今天想到的地震警报的事情

两点设想

第一点:
如果可以实现提前5-10分钟的地震预警,
目前都在研究提前1-2天的提前预警, 其实现在只要有5-10分钟的预警,就可以救很多人了。
提前5分钟告警。 应该容易实现。
地震不是突然发生。 前面应该有山体的位移,定位到厘米级的相对位移。
或者次声。




第二点:
走在地震波的前面, 提供20-120秒的反应时间

地震波一秒钟走5公里, 从震中到都江堰, 大约40秒,从震中到成都   80秒, 网络应该瞬间传出信号。或者通过卫星通讯。
分布式的震中实时检测系统, 通过卫星通讯,迅速的把报警信号,立刻传输出去。
震级自动算出来, 计算危害范围并通过公共场所的紧急广播系统广播。20秒。 可以救很多孩子的。
跟公共场所紧急广播系统连接。
比如说汶川的地震检测立刻就知道了自己发生地震。 然后立刻算出震级, 然后通过卫星或无线网络发布出去。
然后1秒之内, 周边的紧急广播就开始呼吁大家避振。
如果靠目前的各地的地震检测。 就慢了。因为,只有地震波到了,才知道。
应该建立分布式的实地地震检测系统。而不能靠地震波的传播来测震级。

这个系统的造价不会是天文数字。

这种检测, 一般是自动的。不用维护。
因为在震中的地震检测, 不是很难的。
在震中进行检测,简单的2个距离1cm的金属片,就可以实现。 正常情况下,没有任何的震动可以让相距1cm的金属片闭合,只要让它们的弹性和质量不同,它们就不会同步震动, 而造成接触。这很简单的。
当然还可以使用专门的加速度测试元器件, 来精确的测量震动达到多少个G,
最常用的加速度测试元件,是在一个硅盒里面封闭一部分空气,利用空气的惯性,对硅半导体的压力来测试加速度,ibm的笔记本用这个东西来测试跌落, 在跌落是归位硬盘的磁头。很成熟的技术。


移动的基站, 附属一个线路板,就可以实现实时地震检测。
这些东西可以附属在任何的地方。
比如移动的基站
还有网通的机房。
还有电视信号
军队的通讯。
在地震的一瞬间, 信号可以通过各种途径(无线,卫星,网络,微波)传出来。
然后有一个汇总中心。
就可以在1秒钟之内,发出警报。


我们现在是网络时代, 还在用各地的传统地震检测来算震级,太落后了。

这里的困难在于 统一的紧急广播系统

       刘世伟 2008-05-24

评论

2008-06-14 日本7.2级

2008-06-14 日本7.2级 地震

  日本气象厅在此次地震中,在部分区域实现了由电视等媒体发布的地震预报。

  气象厅在8点43分51秒预测到地震,3秒后即在电视上发表地震预报:预计4秒后将发生5级地震。但此时震中地点已经开始摇晃了。而距离震中 30公里以外的地方在地震摇晃发生之前十多秒就得到了地震预报。最初发表的震级是5级弱,1秒后更正为5级强,8点43分59秒,震级纠正为6级强。

  气象厅的技术人员表示:“这次的地震规模比较大,所以预报还是做到了。”这次预报中通报的震级比实际震级小了1.1级。

  日本从去年10月开始启动紧急地震速报制度。紧急地震速报指的是用地震仪器监测地震的初期微动,预报4级以上的地震发生。预报是通过电视等渠道进行的。

  今年4月28日凌晨2点32分,冲绳县宫古岛发生了4级地震,日本气象厅初次发表了地震预报,但比地震发生迟了5秒。5月8日,茨城发生5级地 震,气象厅的预报比震中的摇晃迟了40秒。当时技术人员感叹“地震预报技术难度太大了”,民众表示“地震预报没有任何帮助”。

2008-06-14 日本7.2级

2008-06-14 日本7.2级 地震

http://news.sina.com.cn/w/2008-06-14/200915745454.shtml

  日本气象厅在此次地震中,在部分区域实现了由电视等媒体发布的地震预报。

  气象厅在8点43分51秒预测到地震,3秒后即在电视上发表地震预报:预计4秒后将发生5级地震。但此时震中地点已经开始摇晃了。而距离震中 30公里以外的地方在地震摇晃发生之前十多秒就得到了地震预报。最初发表的震级是5级弱,1秒后更正为5级强,8点43分59秒,震级纠正为6级强。

  气象厅的技术人员表示:“这次的地震规模比较大,所以预报还是做到了。”这次预报中通报的震级比实际震级小了1.1级。

  日本从去年10月开始启动紧急地震速报制度。紧急地震速报指的是用地震仪器监测地震的初期微动,预报4级以上的地震发生。预报是通过电视等渠道进行的。

  今年4月28日凌晨2点32分,冲绳县宫古岛发生了4级地震,日本气象厅初次发表了地震预报,但比地震发生迟了5秒。5月8日,茨城发生5级地 震,气象厅的预报比震中的摇晃迟了40秒。当时技术人员感叹“地震预报技术难度太大了”,民众表示“地震预报没有任何帮助”。